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6.1 资深交易员踩过的那些坑1:如何看待多资产多策略的风险和收益?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潘錡宝
字数 2,648
阅读需 7分钟

6.1 资深交易员踩过的那些坑1:如何看待多资产多策略的风险和收益?

加入潘錡宝的《全球系统化宏观对冲》

本期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见闻大师课《全球系统化宏观对冲》,我是潘錡宝。

现在我们开始第六部分的内容,即如何看待收益和风险。

在第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系统化宏观的概念。第二部分,我们开始了解系统化宏观对冲基金的收益来源以及相关的运营关系。然后我们构建了一个长期风险均衡的资产配置策略,但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缺陷,因此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和补充,这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我们回顾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问题,这可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因为这一部分将涉及到投资理念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将分享一些之前踩过的坑和亏钱的经验,让大家有更深入的认识。即使构建好了框架,也还有很多坑,还需要我们继续去尝试和踩坑。

分散的“圣杯”?

入行时我曾买了一个策略篮子,因为当时还没有走系统化宏观对冲的路线,总是在寻找分散化圣杯,即多资产多策略。当时的理念是,只要相关性很低,就一定能赚钱。这个篮,大概包含了21个策略。对这21个策略我都有一些了解,也有一些涉猎,但并不是非常精通。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涉及到风险溢价,应该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我觉得这是有理论支持的。

这张图我们看下有哪些不同资产策略,横坐标代表资产类别,其中包括股指、商品、外汇、利率和信用。在策略层面上,我们首先讨论的是carry策略,其中的基差被称为息差。接下来是动量策略,动量策略进一步分为绝对动量和相对动量。相对动量通常被称为跨部门动量,它反映了不同资产之间的动量差异关系。

简要解释一下趋势跟踪和相对动量的概念。例如,对于一组股票,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上涨,我会采取做多的策略;如果价格下跌,我会采取做空的策略。这就是趋势跟踪策略。

而相对动量策略是针对一组股票,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哪些股票的涨幅较好,哪些股票的涨幅相对较差,然后我会选择做多涨幅好的股票,同时做空涨幅相对较差的股票。这就是相对动量策略。

趋势跟踪与相对动量策略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通常我们将趋势跟踪理解为绝对动量的一种概念。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策略,比如价值策略,它关注的是股票的价值,还有防御型策略。

接下来我们看看更详细的细分策略。有一个叫Volatility carry策略是卖期权的策略,波动率息差策略和相对息差策略,类似于相对动量策略。期限结构的期差策略,以及Value策略中的Size策略。不过它与Value价值策略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接下来是股票策略,包括低贝塔或低波动策略,还有Quality策略。对于Quality策略,我们可以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购买高质量的公司,或者简单地使用指标,比如选择那些ROE高的公司进行买入,卖空ROE低的公司。这些都是股票的一篮子策略。

然后我们来看Volatility carry的卖期权策略。各个市场都有期权,我们认为卖期权就像卖保险一样,应该能够赚钱,因为存在风险溢价。从长期来看,我们预期能够获利。然而,结果似乎并非如此。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FX carry,它代表着利差套利,例如如果美元利率高而日元利率低,我们会做空美元、做多日元,从中获利。此外,还有与信用相关的carry,即信用收益,因为存在信用风险溢价。我们之前提到过商品曲线策略、利率利差策略。

还有一些其他的趋势类策略,包括股票趋势、外汇趋势、利率趋势,以及商品的相对动量和外汇的价值策略。还有之前提到的PPP策略以及一些商品和利率的曲线策略、信用曲线策略。总之,我们已经尝试并研究了许多种策略。

策略的结果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策略的结果,这是外资公司向我推荐的指数。

首先,他们强调了相关性的优势,并宣称相关性非常稳定。下面这部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的数据。而上面部分则是其他时间段,大致覆盖了2004年到2015年。

想要表达什么呢?想要说明的是他们的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即使在危机时期也是如此。总之,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一个信息,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策略的相关性都较低,即使在危机时期也是如此。当时,我们认为这听起来非常完美。

这是一家外资公司展示的回溯结果,回溯结果和实盘结果都是真实的。实盘结果看起来还可以,夏普比率很高,达到2.44。现在我不会购买,因为我认为超过2.0的结果可能是骗人的,除了那些中高频策略和容量较小的高频策略。市场上有很多人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被欺骗了,还以为是真的,比如2.4的夏普比率位置有点离谱。

彼时我刚入行,进行主观交易并不顺利,后来接触到这个策略,以为找到了圣杯,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看看买入&持有策略的情况,当时对分散投资很好奇,因此,每个月会购买一些,然后在这个位置建仓,持有三年。

我们考虑过这个东西会跌吗?跌是正常的,但总不能跌三年吧?然而事实是,它确实跌了整整三年,从2017年2月购入开始,一直到指数结束。然后我们又研究了标普500指数的走势。

综上,事实令人沮丧,你会发现,如果一直依赖统计和路径,做了许多看似高级的量化策略,最终组合在一起,并大肆宣传分散投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终可能会发现许多Alpha变成了Beta,甚至有时候表现不如Beta。

商品拥挤效应套利

来看一下这个非常有趣的Alpha策略。从2013年4月开始进行实盘交易,之前都是回测和模拟交易。因此,当时我觉得这个策略既有回测数据又有实盘数据,非常好。

市场上确实存在许多资金和机构资金,它们会追踪标普高盛的商品指数和彭博的商品指数,总额约为2000亿美元。这是根据六七年前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现在可能更多一些。这些指数的规则是透明的,会告诉大家何时展仓、何时移仓换月。

例如,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点,先平掉近端期货,然后购买远端期货,以利用时间效应。因此,正常的套利思路是在他们卖出之前先卖出,在他们买入之前买入。然而,由于体量较大,这种策略很容易造成市场扭曲。

当时,很多外资行都在推动这个策略,这意味着很多资金要进场。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这个策略的逻辑非常靠谱。我也犯了错,亏损最大的两笔交易都是下了重仓,我认为这次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持有了三年。

然而,我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外资行都在推动这个策略。这意味着,实际上有很多像我这样的资金要入场。最终的结果是,我买入后的表现并不好,三年过后仍然亏损。这对我来说非常伤害,因为当时的市场已经非常拥挤了。这个策略本身是有容量限制的,总金额为2000亿美元,当资金大量涌入时,它的效果肯定会减弱。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互相割了,大家都成了韭菜。

最后这个策略慢慢失去了市场影响力,没有机构再推行这个策略,我发现这个策略有很多陷阱,吸引了太多的参与者。之后市场就发生了变化,重新恢复了走势。

最近,我注意到许多机构又开始推动新的策略,但我对这些策略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不稳定的策略,我的理解是它们最初的规模很小,一旦出现较大的下跌趋势,就会有很多资金跟随追逐。但是,一旦追逐结束,这些策略可能会失效,导致糟糕的后果,大家都会遭受重大亏损,于是停止行动。这些策略可能会重新有效,再次引起追逐。就像算命一样,我们无法事先知道何时开始亏损,所以我基本不再涉足这些策略了。

以上本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关于课程内容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欢迎留言。我是潘錡宝,我们下期再见。

- E N D -

 加入潘錡宝「全球系统化宏观对冲」

— — 《全球系统化宏观对冲》目录—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
3 条评论
tutu0116
中国北京 举报

分散成了负分?

0
回复
防御型投资者
中国上海 举报

多资产,多策略,说的容易。对普通人来说,学10年也未必明白。

1
回复
Robin运势如虹🔥
中国上海 举报
回复 防御型投资者:

联系下学习下老师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