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政策“连下三城”,地方ESG哪家强?

中国ESG生态体系由政府部门、实体企业、资产管理机构、各类ESG专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构成,是ESG...

中国ESG生态体系由政府部门、实体企业、资产管理机构、各类ESG专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构成,是ESG理念在中国推广的基础条件。

根据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的分析,在当前阶段,各省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线性的技术优化和效率提升路线,不涉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系统变革。

另一条则是非线性的颠覆性的系统创新路线,与传统的路径依赖的技术创新相比,其提高资源生产率的能力和水平要高得多。

三月以来,上海、北京和苏州三个城市先后发布了贴合自身特色的ESG发展政策。其中,上海设立了到2026年基本形成本市政府、行业组织、涉外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系统发展的涉外企业ESG生态体系的总体政策目标;北京强调实现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打造法治化轨道和监管体系的高地;苏州则是聚焦对工业园区内企业ESG奖励、培训和产业对接。

三者无一不符合ESG发展“自上而下”的决策逻辑。

那么,如果给各地政府的ESG表现评级,谁能拿到“AAA级”的成绩,谁又只能暂列“BB级”和“B级”呢?

“东高西低”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ESG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23)》是国内研究机构首次运用ESG理念对中国地方政府进行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其研究的中国地方政府(地市级)ESG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社会、治理3个维度的9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其中三级指标的设定非常精细,包括污水处理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万人医院床位数、燃气普及率、每万人公厕数、普通小学生师比、地方政府债务率、专利授权数、财政透明度排名等等。

基于上述指标框架,《报告》收集了2016-2020年72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权威的统计年鉴、各市级政府的信息公开年报和研究中心发布的评估报告。

城市ESG评级结果由低至高分为B、BB、BBB、A、AA、AAA六个等级。

2016-2020年,获评AA级及以上的城市数量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3个增加到11个,包括:成都、广州、宁波、苏州、郑州、珠海由A级上升至AA级,舟山和无锡则从BBB级上升至AA级,进步明显;此外,2016-2020年,A级以下城市的数量由42个减少为37个。

总的来说,长期处于ESG领先水平的城市包括:杭州、深圳、广州和成都(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列入省份计算)。

《报告》显示,东部地区的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在ESG表现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2016-2020年,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评级平均达到A级,处于领先位置。其中,深圳、广州和杭州,长期处于AA级及以上水平,表现亮眼。

相较于东部地区,位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陆城市的ESG综合表现则相对落后,两个地区的平均水平均为BBB级。特别是,中部地区的6个城市(大庆、鄂州、焦作、马鞍山、湘潭和襄阳),以及西部地区的5个城市(包头、北海、嘉峪关、柳州和榆林),ESG表现长期处于BBB级及以下水平(S和G维度长期表现较差所致),可持续发展转型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还与ESG发展水平明显呈现正相关关系。人均GDP(2020年)排在前50%的城市的ESG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A级及以上的级别中,人均GDP排在前50%的城市占比呈现明显优势,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优势呈现略微扩大趋势;2016年,在A级及以上的级别中,人均GDP排在前50%的城市数量比后50%的城市数量多12个,而到了2020年,则多15个。从2016到2020年,获评BBB级及以下的人均GDP排在后50%的城市数量虽然长期较多,但呈现出略微减少的趋势。

环境维度相对最均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碳”的顶层设计框架显然成为了驱动各地政府ESG发展的核心支撑。2016-2020年,各城市在环境维度上的发展水平较高,72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已达到AA级。其中,鄂尔多斯、龙岩和新余共3个城市在这5年间一直保持在AAA级,表现突出。

出现过BBB级及以下评级的城市数量极少,包括嘉峪关、大庆、唐山、沈阳和榆林,即使如此,这些城市的环境维度表现也同样呈现出上升趋势。相较于2016年,北海、杭州、漳州和三明共4个城市的环境维度的表现在2020年出现下降,“水资源”和“碳排放”相关指标的表现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

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维度表现也相对均衡,平均表现均处于AA级,差距不明显。其中,西部地区的环境维度表现相对领先,其次为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较差。此外,5年中,3个地区均有城市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而相对的,社会维度的整体水平却比较低。72个城市中,达到AA级及以上的城市数量较少,最多为2018年的13个,最低则为2016年的5个。其中,仅有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和武汉表现较好,长期获评AA级及以上。2016-2020年,大多数城市获评BB级和BBB级;BBB级及以下的城市数量,最多为2016年和2017年的57个,最少为2019年的45个;特别是,北海和榆林长期获评B级,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总体而言,72个城市在社会维度上的平均水平为BBB级,明显低于环境维度的平均水平,略低于治理维度的平均水平。

反观72个城市在治理维度的整体水平也都比较一般,平均处于BBB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深圳、杭州、宁波和珠海连续5年获评AA级或AAA级,表现出色;而包头市、大庆市、鄂州市、宁德市、唐山和乌海则有4年均获评B级,表现不佳。

北京拔得各省头筹

根据《报告》,更接近决策中心的北京成为了近年来首个达到AAA级的省份,ESG发展实现突破。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多数省份(直辖市)仍集中于A级与BBB级。相较于2019年,A级及以上省份(直辖市)数量由10个增加为12个,全国整体水平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五省(直辖市)稳定保持在ESG发展的第一梯队,常年保持在AA级及以上评级,整体ESG发展情况较好。而新疆依旧处于BB级,在2016-2020年间未呈现明显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明显落后位置,ESG发展情况较不乐观。

同时,有一些省份(直辖市)的评级情况在2016-2020年间出现一定波动,如重庆、辽宁在2017与2018年达到A级,但在2019与2020年出现下降,变为BBB级。相较于2019年,评级上升的省份(直辖市)包括北京、江西、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河北、湖北、青海、广西。

具体为北京从AA级上升至AAA级,江西、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河北、湖北从BBB级上升至A级,青海、广西从BB级上升至BBB级;云南的评级结果出现下降,从BBB级下降为BB级;其它省份(直辖市)的评级结果与2019年相比未发生变化。

在各省(直辖市)中,湖北与重庆在环境维度发展最好,评级达到AA级及以上,并在2018、2019年成为全国唯一达到AAA级的省份(直辖市)。而新疆、青海、宁夏三省在2020年还未达到A级,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环境健康”与“固体废物处理”两项得分偏低是三省在环境维度整体评级相对较低且一直未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维度上,上海的表现出现了降级。相较于2019年,北京从AA级上升至AAA级,黑龙江、青海从2019年的BBB级上升至A级,上海从AAA级下降至AA级,安徽从A级下降至BBB级。

治理维度上,AAA级省份(直辖市)数量从2019年的2个增加为4个,BBB级及以上省份(直辖市)数量从2019年的10个增加为15个。同时,相较于之前年份,不再有省份(直辖市)获评CCC级,全部省份(直辖市)都已达到B级及以上水平。

《报告》主笔人的分析称,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制衡关系。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核心经济指标与其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东部地区中,“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制衡关系;而中部、西部地区中,只有中部地区的“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具有协同关系。核心经济指标与ESG综合表现间的相关性未呈现明显时变特征,较为稳定。2016-2020年,“人均GDP”与“ESG综合得分”间一直保持着协同关系,“债务率”与“ESG综合得分”间一直保持着制衡关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