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实力版图揭晓

谁在巨变?谁在逆袭?

作为业界实力最为雄厚的理财机构,银行控股的理财子公司始终备受关注。

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绩、业务规模也逐渐出炉。

截至3月28日,此前规模排名前十的理财子数据基本披露完毕。

从数据来看,2023年,银行理财子的实力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上,股份行逆势“跑马圈地”,规模不断攀升;而部分国有大行的管理规模却遭遇缩水,净利润也遭遇“腰斩”。

股份行理财子“纷纷进击”

2023年,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往往突飞猛进。

大家熟悉的行业龙头公司招银理财,依然保持理财规模在2.55万亿元,也是业内唯一超过2.5万亿规模的理财机构。

此前规模排名第二的兴银理财,去年管理规模继续大幅增长8.18%至2.26万亿元,与招银理财的距离越拉越近。

信银理财异军突起,过去两年分别增长了12.39%、9.6%。截至2023年年末,信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1.67万亿元,规模排名从第7名跻身前三。

此外,2023年,光大理财管理资产总规模较上一年末增长超10%至13123.61亿元,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上升14.23%,突破1万亿元。

国有大行中,交银理财的规模逆势上升,也较为明显(见下图)。

招银理财利润“领跑”

2023年,理财子公司中,最赚钱的依然是招银理财

年报显示,2023年,招银理财的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11.22%,但依旧实现净利润31.90亿元。

从招行年报来看,招银理财的净利润的下滑与招银理财产品日均规模同比下降有关。

截至2023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55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2.67万亿减少1200亿元,同比下降4.49%。

招行年报称,报告期内,招银理财按照“稳规模、调结构、提能力”的经营策略,推动价值循环链的高效运转。

信银理财赚钱能力见涨

除了2022年6月才开业,数据可比性相对较弱的民生理财。目前已披露的头部理财子公司中,只有信银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平安理财的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

其中,信银理财最为突出。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净收入34.80亿元,同比下降2.05%。但实现净利润22.55亿元,同比增长10.11%。

据此前信银理财官网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末,信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1.67万亿元。

信银理财的崛起是全方位的:在产品端,中信银行资管业务构建包括货币、货币+、固收、固收+、混合、权益六大赛道及项目、股权两大特色的“6+2”产品体系。

在销售端,中信银行“线上宣传+线下推广”“机构+个人”的直销体系建设和“12+3+N”的代销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生态圈。

部分银行理财挑战大

2023年,净利润下滑的较快的是国有大行的理财公司中的两家(见下图)。

但相关年报未给出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

不过,从数据来看,这些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受规模变化的影响不小。

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末,两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规模缩水10%~20%不等。

全力拓展销售渠道

股份行规模上涨的背后,除了产品适销对路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渠道的大力拓展。

年报显示,2023年,兴业银行连接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470家区域性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将兴银理财产品输出,实现兴银理财行外销售保有规模86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32%,占总规模的38.39%。

中信银行在销售端不断加强完善销售渠道生态圈。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累计与1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理财产品代理销售业务

平安银行在2023年也持续深化渠道经营,一方面融入该行经营场景,通过“灵活宝”等理财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助力该行获客及提升资产配置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同业银行的代销合作,2023年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开展代销业务,代销余额超3400亿元。

国有大行中逆势增长的交行,也是在渠道拓展下了功夫。2023年,交行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6625.36亿元,占比53.80%,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

果然,酒香还要勤吆喝啊。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