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西南证券:2021年市场有望延续科技牛

西南证券
中国的经济与市场有望在2021年一枝独秀:经济先于全球复苏,市场延续科技牛。

中国的经济与市场有望在2021年一枝独秀:经济先于全球复苏,市场延续科技牛。

疫情在2021年仍将海外广泛存在并反复,这对海外与中国经济产生了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对海外,疫情阻遏复苏,也延长了宽松的期限;对中国,经济率先复苏,政策也会率先回归常态。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外循环”与“内循环”皆大有可为。

2021年的A股业绩增速将保持正增长,科技行业有望更加突出。

投资策略:科技是龙头,是主线。关注高端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科技基建等受益于十四五规划与行业上行周期的板块。同时适当关注商贸、旅游、影视等受益于行业复苏的板块。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内外循环不及预期

01新冠疫情:长期存在,反复冲击

2021年仍将是人类与新冠疫情反复搏斗的一年。

“高基数、强感染”决定了疫情不会很快消退,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从过去一年的历史预测看,疫情的实际发展总是超出之前最为严峻的预测。

对2021年的疫情不能低估。

疫情的冲击对市场的影响深远:

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存在遏制了经济复苏的强度;

另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存在也使得海外政策存在长期放松的压力。

News

新冠疫情:长期存在,反复冲击

中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但全球每日新增人数仍在高位徘徊,当前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上升到50万人左右。美国、欧洲的疫情再度爆发,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确诊人数也一直在高位徘徊。

我们在5月份时预计:截至5月13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435万例,累计死亡29.4万人。总量仍在增长,周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10%以上。按照当前的增速衰减趋势,全球最终新冠确诊人数预计超过1000万人。

我们在9月份时预计:截至9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700万例,累计死亡87万人。总量仍在增长,周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8%左右。按照当前的增速衰减趋势,2020年底,全球新冠确诊人数将达到4500万人,2021年将接近7000万人。

当前的状况:截至10月27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过4600万例,累计死亡116万人。总量仍在增长,周增速维持在7%左右的高位。按照当前的增速衰减趋势,2020年底,全球新冠确诊人数就将超过6000万人,2021年预计接近1亿人!

上个世纪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人数出现过两个峰值。此次的新冠更加严峻,第二个峰值更高,更久。预计最后将以疫苗伴随群体免疫而与人类长期共存告终。

02经济:领先世界,率先复苏

中国疫情的防控是领先世界的,中国经济的复苏也将领先世界。

2021年,中国经济与市场将一枝独秀。

世界经济:增速展望(单位:%)

News

疫情之后:V型反转,领先世界

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疫情防控最为到位,经济反弹最为显著。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由8月份的1.2%上调到1.9%,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增速为正的。其他经济体中,除美国外,欧盟、日本的2020年预期增速都被下调。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增速有望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News

投资:结构有所分化,房地产基建强势反弹

News

消费:反弹已现,有望延续

消费增速已经出现了反弹,2021年有望延续这一趋势。汽车消费的增速拐头明显。

商品消费、餐饮消费在新冠疫情中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大幅负增长,直到7月份才有所反弹,反弹幅度明显。我们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回归常态正增长。

News

价格:总体下行,结构上有反弹

总体而言: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是价格水平总体呈现平稳下行,结构上有小幅度反弹;工业品价格中,上游采掘工业价格比下游加工工业价格更弱。

News

价格:农产品价格走势

受到疫情的冲击,大部分商品价格都出现了短时大幅度下跌,之后明显反弹。但随着经济复苏态势延续,价格走势开始平缓。可以说伴随着经济复苏,通胀无忧。

News

中国经济:长期问题犹存,政策不会大刺激

“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政府坚决不会强刺激。有待经济自然出清,经济增速缓慢下行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十四五平均增速较十三五再降低1%-2%。

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加重社保资金的负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社会杠杆率不断创新高。

03流动性:外松内紧,中国复位

2021年的宏观流动性,将呈现“外松内紧,中国复位”的格局。

从外部来看,“疫情长期蔓延——经济复苏乏力——政策保持宽松”是“外松”的基本逻辑链条。由于海外疫情防控失措,新冠病毒将在海外长期大规模流行,对海外经济持续造成冲击。即使疫苗研制出来,上亿的感染者也将使得疫苗发挥作用需要时日。在这种情况下面,以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流动性标志性指标将长期延续宽松格局。

从内部来看,“疫情有效管控——经济复苏平稳——政策回归常态”是“内紧”的基本逻辑链条。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到位,经济已经平稳复苏,投资、消费、进出口都已平稳回升,货币政策也将回归常态。

2021年的市场流动性,将呈现股票资金供需良性平衡的状态。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货币政策将保持较为宽松的常态。预计即使到2021年底之前,美联储也基本没有加息的可能。与之相对的,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震荡上行,预计将维持在区间震荡,预计在3%-3.5%之间震荡。

News

流动性:2021年的社融增速将回落

01

而从信用上看,2021年的社融规模将回归常态化,增速上预计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截至2020年9月,新增社融规模达到了29.6万亿,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新增社融总量。随着2021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新增社融增速将有所回落。

News

A股的股票供给:注册制有望全面推开

科创板、创业板相继开启注册制后,A股IPO速度明显加快。2021年,注册制有望向全部A股推广,高频率的IPO有望常态化!

从募集资金规模来看,2021年的募资规模有望保持在2019-2020年的平均水平,即月均1000亿元左右,全年在1万亿元以上!

News

A股的资金供给:机构主导的大时代渐入佳境

机构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导者。2019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7.8万亿,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5.3万亿。

新发基金与北上资金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A股结构牛使得公募基金的优势越发突出。2019年以来,每月新发基金规模明显上升。

预计2021年,每月新发基金规模能够维持在1500-2000亿元之间,全年在2万亿左右。

News

A股估值:有一定泡沫,有提升空间

当前A股有一定泡沫,整体估值处于最近十年来前25%分位,但离泡沫化极值仍有较大差距。

上证指数等估值之所以处在低位,与其覆盖的公司与行业成长性下降有很大关系。

上证50、沪深300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属于过去十年50%的分位。

上证指数等估值之所以处在低位,与其覆盖的公司与行业成长性下降有很大关系。

中小板、创业板估值处于过去10年前15%的分位,但距离历史峰值仍有较大距离。

中小创估值较主板高,与其覆盖的公司与行业的成长性较高有关。

04政策:聚焦双循环,关注十四五

2021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将成为政策最强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双循环将是政策的题中之意。

在外循环上:一方面,应对外部冲击与挑战,国内进口替代仍将坚持不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停步,重点关注半导体、国防军工领域;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产业链完整、疫情管控最为到位,外部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反而增加,重点关注纺织服装、防疫用品、新能源等领域。

在内循环上:一方面,制造端,“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继续成为制造端的重点突破方向;另一方面,内需逐步复苏,受挫于疫情的各类消费行业,商贸、旅游、影视等行业有望复苏,迎来困境反转。

News

双循环:外需仍可依赖,表现好于内需

外贸进出口增速来看,7月份出口增速7.2%,预期2%,明显好于预期;7月份进口增速-1.4%,预期2%,明显低于预期。当前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恢复情况,显示外需仍然是中国经济可依赖的重要部分。

News

内循环:挖掘消费的潜力

消费增速的总体趋势是下行的,但是结构上有一定亮点。社零消费虽然有所反弹,但是仍然在负增长区间内。汽车增速由于2019年低基数的原因,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但后面增速能否保持存在不确定性。

商品消费、餐饮消费在新冠疫情中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大幅负增长,直到7月份才有所反弹。预计在未来仍然能够反弹到正增长区间,但是增速中枢下行是大概率。

内循环: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

内循环:新基建的“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内循环:新基建的5G产业链内循环:云计算及相应基础设施

05公司业绩:把握结构性,延续科技牛

News

公司业绩:增速提升在继续

2021年,A股公司的业绩增速仍然能够提升。

这源于两个方面因素:

其一,由于疫情冲击,2020年有着比较低的基数。根据我们测算,2020年A股归母净利润为2.2万亿,同比下降1.9%。而2021年A股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2.4万亿,同比增长7%。

其二,当前三季报显示A股相当多的行业增长能够延续,在2021年仍然能够有出色表现。2020年三季度,A股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万亿,同比增长17.6%,较二季度(单季)的-11.1%大幅度提升,业绩上升趋势在继续。考虑到今年一二季度的基数较低,这种增速提升有望延续到2021年的上半年。

News

各个板块之间利润增速对比(%)

News

公司业绩:增速提升在继续

从电子行业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45%,比2019年多了102亿元。

爆发式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相关领域周期上行到来带来的相关龙头公司业绩暴涨。其中,立讯精密、大华股份、京东方A、华映科技、歌尔股份、三环集团、大族激光和卓胜微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亿元、14.5亿元、13.4亿元、13亿元、12.4亿元、4.1亿元、3.9亿元、3.6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加了7.5亿元、8.1亿元、11.6亿元、21亿元、7.8亿元、2.2亿元、1.7亿元和2亿元,合计增加了62亿元,占到全行业增量的60%以上。

考虑到未来新基建和科技竞赛仍将如火如荼地展开,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将助力双循环,必将带动相关科技领域的投资与需求提升,我们认为电子行业的景气是可持续的。其中,受益于行业景气提升的三环集团、大族激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立讯精密等值得特别关注。

从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近65.6%,比2019年多了125亿元。

相比于其他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公司业绩增长相对比较均衡,有相当多的公司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通威股份、隆基股份、中国核电、晶澳科技、浙富控股、思源电气、明阳智能、日月股份、滨化股份、南都电源、佳电股份和金雷股份都实现了内生业绩的高速增长,三季度单季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22.4亿元、19.3亿元、5.9亿元、4.1亿元、3.7亿元、4亿元、2.9亿元、2.2亿元、1.6亿元、2亿元和1.6亿元,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5.1亿元、7.7亿元、8.5亿元、5.9亿元、4亿元、1.5亿元、2.2亿元、1.6亿元、1.2亿元、0.9亿元、1.2亿元和1亿元,总计增加了51.3亿元,占三季度利润增量的40%以上。中国核电、宁德时代、晶澳科技、隆基股份等行业龙头都值得重点关注。

从机械行业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近14.7%,比2019年多了26亿元。中联重科、*ST沈机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7.3亿元、9.7亿元,合计17亿元,占了机械行业三季度净利润回升的大部分。

尽管如此,剩下的机械公司大部分仍然取得了三季度同比增速的提升,许多新基建、新能源相关的公司,也开始迎来自身的景气提升,值得关注,如麦格米特、新天科技、锐科激光等。

除这三个行业外,其它行业有70%实现了三季度业绩正增长

有些行业由于疫情的原因,实现了业绩阶段性的暴涨,在2021年由于基数原因增速可能下行。

也有部分行业由于疫情冲击,今年业绩都呈现大幅度下降态势,但明年会有可观的增长。

05投资策略:牢牢聚焦科技牛主线

2021年的A股业绩增速将保持正增长,科技行业有望更加突出。

在外循环上:一方面,应对外部冲击与挑战,国内进口替代仍将坚持不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停步,重点关注进口替代(半导体、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领域;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产业链完整、疫情管控最为到位,外部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反而增加,重点关注纺织服装、防疫用品、新能源等领域。

在内循环上:一方面,制造端,“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5G产业链、新能源(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继续成为制造端的重点突破方向;另一方面,内需逐步复苏,受挫于疫情的各类消费行业,商贸、旅游、影视等行业有望复苏,迎来困境反转。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内外循环不及预期

本文作者:朱斌,来源:西南策略  原标题《【西南策略|重磅】一枝独秀“中国牛”——2021年A股投资策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