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购滑坡不足惧 警惕副粮抢口粮

证券时报
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通报,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了4285.7万吨,相比2019年减少938.3万吨。该通报迅速引爆舆论,小麦减产说法再次流传开来。

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通报,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了4285.7万吨,相比2019年减少938.3万吨。该通报迅速引爆舆论,小麦减产说法再次流传开来。

尽管国家权威部门已公布小麦丰收,但是在好坏之间,人们倾向于相信一个坏说法。事实上,本次小麦收购减少并非孤例,2018年就出现一次,而且收购量下滑幅度比本次还高。此后小麦价格继续平稳,供应充沛,并不代表粮食减产。民间很少考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口径,其统计范围是政府收购和部分加入统一收购的国企收购,也就是说,规模庞大的民间收购并不在统计范围。市场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副粮供应不稳后,和主粮夺口粮。

如果不相信官方说法,民间其实没有能力统计出小麦实际产量,只能通过各种苗头揣测。记者采访发现,的确有区域减产,但更多区域是稳产。

只是部分区域减产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2020年全国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同比增长0.6%。小麦丰收的情况下,为何收购数据会这么惨淡?看起来夏粮减产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的确有不少地方减产,河南南阳唐河县毕店镇的王老板是本地粮贩,他在5月中旬麦子成熟季节做粮贩,收购麦子20天。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收购上来500吨麦子,而往年他可以收购上来800吨麦子。“就是减产了,我们这里今年亩产500~600斤就是好的,也有400斤以下的,往年正常产量要到800~100斤。”他表示。

河南驻马店正阳县的汪老板也在麦收季节做粮贩,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当地减产严重,以前亩产最高可以达到1300斤,今年最高为800斤,少的只有四五百斤。“主要是干旱,今年麦子5月22号就成熟,比往年提前一周,麦子没有长够时间,减产三分之一。”

如果只看这些地方,会感觉粮食减产严重。实际上,这些区域的确有减产,驻马店和南阳都位于河南南部,靠自然雨水,无法灌溉。但往北之后,伴随水浇地的增多,粮食开始稳产,和去年持平,甚至还有地方增产。

河南开封的粮食贸易商郑老板今年收购了1万多吨粮食,他称当地收购量和去年持平,当地粮食亩产为1000斤左右,和去年相差不大,粮食价格为1.15~1.16/斤,比去年贵三分钱。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湖北天门汉北桥区的胡老板,他是个老收割机手,每年麦收季节都由南到北收麦子。胡老板认为,整体上今年粮食产量正常,从产量上看,河南一些地方减产,减产的地方位于南部。河南许昌亩产为1000~1100斤,和往年类似;山东菏泽亩产在1100~1200斤;河北邯郸产量低一点,衡水、保定高一些。保定南部和西部区域受倒春寒影响。河北保定蠡县安先生介绍,当地麦子生长情况比较好,去年亩产800~900斤,今年则有1000斤。

今年收购下滑有因

关乎农民是否惜售,各地看法不同。

记者询问的河南南阳唐河县毕店镇的王老板表示,当地农民已经多年没有储粮习惯,一旦收割完毕就会销售,4口之家只会留下20袋左右(大概1600斤)粮食作为口粮,过了季节就没有人再卖粮食。河南驻马店正阳县的汪老板也表示,当地农民粮食已销售一空,已无余粮。

有的地方农民销售一空,有的地方农民惜售。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孙双利表示,当地村民卖了三分之二小麦,存下三分之一。记者采访的河北也有农民表示,因为疫情原因,再加上外界传说粮食不够吃,家里都比往年留下更多粮食,以备不测。尽管农民已渐渐没有储存粮食习惯,但是在今年疫情和粮食减产的传言下,都愿意重新构建库存,疫情让很多青壮年回到家中,方便了留存粮食,而且留存粮食本身并不需要再投资,很多家庭都有地方储存,往年随时出售只是图个方便。今年农民惜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豆和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农户对小麦也有了上涨预期。今年夏粮收割季节已出现农民惜售情况。

而政府粮库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是收购减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近期面粉厂收购一等小麦的主流价格在1.2元/斤~1.4元/斤之间浮动,超过了国家最低收购价(1.16元/斤)。

粮库之所以不愿意收购,一个重要原因是库存太高。我国小麦每年产量在1.25亿吨以上,但每年的消费量大致在9000万吨左右,粮库一直满仓,只有陈年小麦出仓,才补充新麦进仓,现在市场价格高于托底价,粮库没有托底必要,也没有动力换仓。

买卖双方都没有动力,导致今年收购出现冷淡局面。

小麦收购一年高一年低

今年小麦收购量比2019年减少938.3万吨,看似不少,其实拿大数据一比,也就没有那么令人害怕。

同样截至8月5日,2017年,我国小麦累计收购5768万吨;2018年,累计收购4185万吨;2019年,累计收购5224万吨;2020年,累计收购4285万吨。

分区域看,河南省小麦累积收购量降幅最大。截至8月5日,国家在当地收购了小麦912.4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38.8万吨。作为中国小麦粮仓,的确减少了很多。2017年、2018年、2019年截至8月5日,河南省小麦收购量分别为1802万吨、886.4万吨、1451.2万吨。

小麦收购量和2019年相比下降较多,但是和2018年相比,累计收购量还有所增加。小麦收购呈一年高一年低的特征。今年小麦收购量较少,和历史上粮食收购较多有关系。库存比较高,政府就不大愿意敞开收购。有些年份政府出于托底需要,收购意愿强烈,收购量就大。有些年份民间就能解决,政府收购量就减少。政府收购力度根据市场进行调节,关键是农民卖粮是否困难,目前农民不是卖粮困难而是不愿意卖粮。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农民将粮食卖给粮贩后,粮贩会选择价格高的销售对象,如果政府收购价格没有竞争力,这些粮食就会卖给各种加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不在统计范围内。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疫情导致面粉销量降低,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小麦价格有所上涨,但是整体消耗其实低于往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在家里度过半年时间,没有外出务工,工厂和学校的食堂,以及餐厅迟迟无法营业,导致粮食消耗量下降。这些可能也是导致粮食收购量不及往年的重要原因。

警惕副粮抢口粮

不同渠道得出的信息显示,今年小麦并没有大幅下滑,只是没有去年产量高。去年是历史罕见的丰收年,今年仍可用丰收一词。

小麦的风险并不在小麦本身,而在其外围,也就是副粮。海关总署发布6月进出口数据显示,6月进口粮食1508万吨,同比增长80.6%,1~6月累计进口6090万吨,同比增20.6%。除大米和大麦外,上半年其他粮食品种进口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市场预测,今年可能有史以来首次用光玉米和小麦进口配额。

其实,进口中占比较大的不是小麦,小麦主要是结构性进口,稻米也是如此。6月进口玉米为88万吨,同比增23%,1~6月累计进口366万吨,同比增17.6%,上半年进口量占了720万吨年度进口配额的51%,去年全年我国玉米的进口配额使用为67%。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大涨,促使海外进口增多,这两种副粮,特别是大豆,严重依赖进口。

在副粮不够的情况下,会影响主粮供给,主要是因为主粮价格低于副粮,而当做饲料喂给了家畜家禽。

7月29日山东玉米拍出1.31元/斤的高价,已经比当地小麦高出200元/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2020/2021年度全国小麦用于饲料消费及损耗量为17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00万吨。7月29日,国家举行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投放量为109.81万吨,实际成交量为22.99万吨,整体成交率为20.93%。本次河南2014~2017年小麦均有成交,成交地点主要在河南的南阳和周口地区所属库,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占了成交量的90%以上。河南牧原买来主要为了喂猪。

原本养殖企业收购玉米做饲料,在饲料中占比为60%以上,小麦蛋白含量远高于玉米,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30%~70%。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企业有动力用小麦。

南方库存的早稻和陈年老米,口感不佳,因为价格低廉,不少也被饲料企业买来当做饲料。究其原因,中国主粮价格相对便宜,每斤上涨一两分钱已可被当做涨价,整体上已多年未涨。如果副粮不够,价格一定会上涨,上涨后会和主粮争口粮,引起主粮价格上涨,这就是可替代的传导效应。

目前最好的应对之道是保障海外市场和供应渠道畅通无阻。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